自国家文化公园战略实施以来,长城沿线个省区市围绕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大功能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各省市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加强资金整合、深化区域协作等举措,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协同发展。例如,北京定位为“先行区”和“文化金名片”,河北构建“两带四段多点”熊猫体育官方网站空间布局,辽宁实施“五大建设工程”,山西建立省级项目库并推进博物馆群建设。资金保障方面,多地通过财政拨款、专项债券及社会资本引入,累计投入超百亿元支持重点项目落地,如河北唐山段完成26.97亿元投资,山西山阴县以5.5亿元推进文旅基础设施建设。
区域协同成为亮点:京津冀签署《联合协定》推动跨省保护,黑蒙冀联合开展金界壕遗址保护,全国首个长城非遗协同机制由河北牵头成立,多省联动举办建设经验交流活动,形成资源共享、标准共建的合作网络。
截至2024年6月,全国3A级以上长城主题景区达42家,其中5A级6家、4A级21家,呈现“东密西疏、高等级景区集中”的分布特征。北京、河北、山西、甘肃为核心聚集区,新疆、宁夏等中西部区域加速追赶。景区类型涵盖明长城主体及春秋战国、汉、清等历史遗存,如陕西宜君县战国魏长城、新疆米兰汉唐烽燧群等特色景熊猫体育官方网站区崭露头角。
文旅融合创新成果显著:各地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如北京《梦华·长城》情景剧)、举办文创赛事(长城AI设计大赛)、开发主题线路(宁夏军事防御自驾线),推动业态多元化。标准化建设取得突破,中国旅游协会长城分会主导编制《长城人家旅游主题乡村建设指南》等行业标准,规范研学导师资质及营地建设,提升服务品质。
长城旅游品牌指数同比提升45%,周均指数达9276k,多次进入全国景点榜单前五,显示其竞争力持续增强。入境旅游复苏强劲,八达岭、慕田峪等景区通过多语种服务、国际支付优化及海外营销,入境游客占比大幅提升,慕田峪境外游客达60%,入选TripAdvisor亚洲热门景点前三。夜游经济成为新增长点,司马台“八大名玩”、八达岭常态化夜长城及光影秀吸引超50万人次,带动周边消费升级。
中西部地区借力国家公园建设实现跨越发展:新疆尉犁、若羌等地新建文化公园,山西大同建成千公里旅游公路网,串联景区及乡村资源,促进“长城+生态”“长城+非遗”等特色产品开发。
数字化技术应用深化:无人机巡检、3D扫描助力文物保护,北京试点“云游长城”项目,实现线上沉浸体验。公众参与机制创新,摄影大赛、修缮直播等活动增强社会保护意识。生态旅游理念融入开发,通过限流管理、环保设施升级及低碳活动倡导,平衡游客体验与遗产保护。
长城主题旅游正从观光向深度体验转型,通过文化挖掘、业态创新、区域联动及技术应用,形成“保护-利用-传承”良性循环。东西部协同发展、国际化服务提升及智慧化运营将成为下一阶段重点,进一步巩固长城作为全球文化旅游标杆的地位,助力乡村振兴与文化自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