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河水清可见底,映着蓝天和村里的老房子。游客们有的在河边拍照,有的坐在茶馆喝茶,孩子们光着脚丫在浅水处玩得不亦乐乎。
“云溪里”民宿内,店员正忙着接受订单、张罗客人。说起今年“五一”、端午假期旅游接待的繁忙景象,大家都说:“好山好水好风光,自然会吸引大家来贵州旅游!”
黄果树瀑布雄浑壮美,铜仁梵净山奇峻壮阔,荔波喀斯特葱郁灵秀……灿烂盛夏,贵州凭借绝佳生态环境、多彩地域文化,吸引游客纷至沓来,“黄小西吃晚饭”等生态文旅景区人气爆棚。
以生态筑基护山水静谧,用产业焕新释山水动能。2024年,贵州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花费、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0.4%、13.3%、81.8%。在其中,生态旅游是当之无愧的强引擎。
当生态旅游成为文旅资源可持续利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路径,怎样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新的考题迎面而来。
近年来,贵州不断加强对全省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挖掘、开发,初步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和水利风景区等保护地为载体的多类型的生态旅游体系。
“家底”一盘,深耕生态旅游的信心更足了。在世界目前已开发的15种主要自然旅游资源中,贵州就拥有10种,这里集中了除冰川喀斯特外几乎所有的喀斯特地貌类型,是我国最大的喀斯特分布区。
“世界自然遗产地”数量全国第一,10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梵净山、荔波喀斯特等世界级生态名片闪耀全球……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与一个个闪亮标签相辉映,成为贵州生态旅游的核心吸引力。
“绿色”与旅游碰撞,既要摸清生态资源心中有数,更要守护满目青绿拓展发展空间。
强力修复赤水河流域水土流失、野生动物栖息地遭受干扰等生态环境问题;推动铜仁万山汞矿遗址实现由“卖资源”向“卖风景”的转变……近年来这些实实在在的举熊猫体育措,为“贵州绿”写就新的注脚。
今天,63.3%的森林覆盖率;9个中心城市、88个县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99.1%;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优,23个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一个个充满绿意的数字,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走进贵州,从乌蒙深处到赤水河畔,从梵净山麓到乌江两岸,各地都有自己发展生态旅游的“独门绝招”,汇聚成贵州发展生态旅游的崭新图景。
在“中华第一瀑”黄果树景区,水幕飞泻而下,水花四溅,远远就能听到哗哗的水声。观景台上,游客们举着手机拍照,脸上写满惊喜。
舞阳河畔,黔东南州施秉县甘溪乡“赏花经济”也小有名气。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当地开发休闲垂钓、婚纱摄影、野炊露营等10余项乡村特色消费项目,推出车赏、步游、骑行、游湖、观园等5条赏花线路,包装荷花、桃花、李子花、油菜花等“赏花品牌”,以农熊猫体育家乐、民宿等旅游业态为延伸。2024年以来,甘溪乡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1000万元。
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实践愈发生动。把“绿色+”融入文旅各个方面,贵州各地都形成了鲜明的生态旅游产品体系——
安顺市形成了以黄果树大瀑布、天龙屯堡为代表的山水风光、民俗风情旅游产品体系;
遵义市形成了以遵义会议会址、赤水世界自然遗产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自然遗产旅游产品体系;
人不负青山,青山亦不负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黔山贵水间,惠民富民的“幸福不动产”正焕发蓬勃生机。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