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康巴什“化蝶”之路:城市就是景区旅游就是生活-
位置: 首页 > 熊猫动态 > 公司新闻
康巴什“化蝶”之路:城市就是景区旅游就是生活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8-03

  AR、VR、MR都用上,康巴什自然探索中心让动物“活”起来。 澎湃新闻记者 陈鑫露 孙骏(01:09)

  一座城就是一个大型景区——很难想象,在毛乌素沙地边缘建设起来的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竟能成为中国首个以城市为载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这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景点边界,而是以城市就是景区、旅游就是生活的全新思维,重新定义了现代旅游的新范式。

  8月1日,澎湃新闻()走进康巴什康镇、自然探索中心等景点了解到,近年来,康巴什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依托产城融合,推动全域旅游、全域发展、全民共享。

  康巴什自然探索中心是其中一个缩影,康巴什自然探索中心副馆长薛慧介绍,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座沉浸式体验性自然探索中心,它不仅是对整个康巴什旅游资源的有力补充,也是对鄂尔多斯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重要助力,“我们希望能够通过生物多样性的体现形式,向社会传递一种信号,呼吁大家加入到生态环境的保护行动中去。”

  草原丝路文化景区·康镇同样以融合创新为特色,近年来持续打造“康镇有戏”IP,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晋、陕、蒙、宁、京等多个省份的特色文化体验,看戏的同时也深度入戏。

  康巴什城旅融合发展的全域旅游战略,既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又实现了城市与文化旅游、生活方式的融合,为未来城市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康巴什区共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27.724亿元。

  康巴什,在蒙古语中意为“卓越的老师”,这座城市的故事起源于远离鄂尔多斯市老城区的一片戈壁。

  2004年,康巴什新区经内蒙古批准成立,2006年成为鄂尔多斯市新的行政中心。彼时,初建的康巴什一度面临缺少人气、发展受阻的难题。

  如何让这座城市真正“活起来”,文旅产业成为发展的突破口和关键抓手。2012年,康巴什新区成为全国首个以城市核心区景观申报并获批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2020年,康巴什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2025年8月初,漫步康巴什,绿草如茵,气候宜人。作为建立在毛乌素沙地边缘的城市,康巴什充分利用原有山形地貌、河流走势美化城市环境,已经建成街景绿化街道97条、开放式草坪绿地13处、绿化公园21座,全区绿化覆盖率达42.65%、森林覆盖率达35.06%。世界最大的雕塑群、最大的广场、亚洲最高的音乐喷泉、大剧院、体育场、图书馆、博物馆等大型文体设施点缀其间。

  刚刚于7月29日宣布由“康巴什自然博物馆”更名的“康巴什自然探索中心”,是其中一个代表。它的特色从“探索”两字即可看出——不熊猫体育官方网站只是展览,看重在探索的互动。

  据讲解员介绍,该中心集科技、文旅、公益、科普和教育等于一体,以447件真实的珍贵野生动物标本,融合AR、VR、MR等科技手段,向观众讲述了一个从远古到当代、从鄂尔多斯到世界的家园故事,于2023年9月开始试运行,一亮相就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地”。

  康巴什自然探索中心大厅规模宏大,可以举办各类探索活动。 澎湃新闻记者 王岱玉 图

  不同于一般的博物馆,康巴什自然探索中心有一个硕大的大厅,这是专门用来举办各类探索活动的。馆内通过一系列科技方式,与游客特别是孩子们展开互动,还专门推出夜宿博特馆的探索活动,融合剧本杀等年轻人喜欢的新玩法。

  网络博主@诺恩吉雅HL 在参观康巴什自然探索中心后说:“这种探索互动的形式,不仅表达了对生命的敬意,更展现了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的主题。康巴什自然探索中心不仅是一个展示动植物标本的场所,更是一个领略生命美好,让心灵与自然对话的空间。”

  8月2日,两名儿童在康巴什自然探索中心探索非洲动物世界。 澎湃新闻记者 王岱玉 图

  2024年,康巴什自然探索中心共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该中心副馆长薛慧向澎湃新闻介绍,展馆设立的初衷,也正是想让更多人能够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在整个内蒙古,像这样的自然博物馆仅有两座,建立这样的展馆,一方面是不断地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补充了旅游资源的短板。”

  在距离康巴什自然探索中心约10分钟车程的康镇,以历史文熊猫体育官方网站化沉浸式体验为特色。

  该景区工作人员解梓萱介绍,历史上,鄂尔多斯是北方丝路贸易的重要集镇,曾经的康巴什也是途经点之一。在此背景下,康镇于2017年9月建成,以草原丝路文化为线索,串联草原丝路沿线晋、陕、蒙、宁、京等省份的区域特色,打造出一个融合历史文化和非遗传承的生活度假型文旅小镇。

  8月2日,游客在康镇欣赏古建,这条街两旁的古建大多是从山西整体搬迁而来。 澎湃新闻记者 王岱玉 图

  行走在康镇,建筑是最直观的文化符号。古城楼、四合院、窑洞、绣楼、晋商大院、蒙古包等多个省份的建筑风格迥异,形成一处处特色街区。这些古建筑中有不少是从陕西、山西等地整体搬迁过来,保留了历史风貌。

  来自榆林的游客王先生说:“看到这些古建筑仿佛在各个城市穿越,挺新颖的,能感受到北方的豪气。”

  康镇还是一个民族文化浓郁的小镇。2019年以来,该景区持续打造“康镇有戏”文旅IP品牌,演出内容包括传统民俗戏曲、古镇街道实景剧及景区各广场的巡回演出。陕西秦腔、山西梆子、蒙古族歌舞等曾在这里登场,通过多元化的演出形式、剧情设计、场景打造,让体验者形成看戏的同时自己深度入戏。

  8月2日9点30分许,康镇中央舞台上演来自贵州的非遗文化巡演,“苗族十二道拦门酒”吸引众多游客体验。随后,竹竿舞、跳芦笙、绣球舞等20多项演出轮番上演。而在暑假期间,景区还设有情景剧演绎、水上乐园、射击等众多贴合年轻人喜爱的玩法和体验。

  康镇景区运营部部长郝学东介绍,这种“无中生有”的运营模式,是为了让游客到了康巴什能有更多的去处、更多的玩法,“我们打造各式各样的表演和节目,可以让游客从早玩到晚。”

  康镇在2017年9月建成后,逐步发展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于2022年入选首批内蒙古自治区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近年来,康巴什还积极打造一系列文旅项目,建构起“留量路径”与“流量路径”。在赛车小镇,汽车与摩托车的特技表演,引得观众席上尖叫声此起彼伏;在乌兰木伦滨河广场,无人机、音乐喷泉、烟花组成的“三件套”,上演着震撼视觉和听觉的立体盛宴;考考什纳建筑艺术小镇、当代美术馆、沙丘美术馆等一批国际化项目正加速进行特色产业布局……

  康巴什的文旅发展之路,展现了一座新城的挑战和突破,让人烟稀少的“空城”变成远近闻名的旅游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