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熊猫体育:擦亮“穗农”金字招牌“点绿成金”撬动乡村振兴-
位置: 首页 > 熊猫动态 > 行业新闻
熊猫体育:擦亮“穗农”金字招牌“点绿成金”撬动乡村振兴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7-29

  广州这座千年商都的肌理中,流动的不仅是商业血脉,还有滋养城市的绿色宝藏。增城丝苗米、南沙青蟹、从化荔枝蜜……12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和42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共同构成了广州乡村振兴的底色。然而,市民“买不到”、品牌“认不出”、好货“卖不上价”的现实困境,成为横在资源禀赋与发展优势之间的沟壑。

  在广东“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广州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富民胜势?广州市政协农业农村委通过“有事好商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聚焦“挖掘广州特色农产品资源,助力乡村振兴”议题,组织政协委员、职能部门、行业代表等共商破熊猫体育直播局之道,为“穗字号”农产品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升级之路。

  行走在广州的田间地头,增城丝苗米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明星品种“增科新选丝苗1号水稻品种”曾摘得全国优质稻味品质金奖;南沙青蟹则以“咸淡水交融”的生态特色傲视市场。广州名特优农产品资源丰富,“一花一菜一果,一鱼一虾一蟹,一蜜一粉一景”,串起了广味农品的璀璨图谱。全国占比超三成的广花红掌、馈赠过英国女王的花都瑞岭盆景等,皆是岭南风物的骄傲。

  科技创新正驱动广州农业升级。在花都区近7000亩的蓝莓基地里,农户轻点手机App就能远程调控灌溉与施肥,物联网监测系统则能实时采集各类数据。“蓝莓产量大大提升,花香味也变浓了!”技术人员欣喜道。而在广州市农业农村科学院的大棚里,乔燕春博士团队研发的翠玉4号“水果节瓜”清甜爽脆,从“论斤卖”变为“按个销”,让农户亩收益大幅增长。

  然而,记者调研发现,广州名特优农产品的“金字招牌”尚未照亮全国,科技赋能也面临落地挑战。

  “市场上很多丝苗米,我们不知道哪个才是正宗的,而且价钱也不一样。”市民选购时的困惑道出了品牌痛点。广州市政协委员付伟在调研后指出:“优品不够多、优牌不够亮、优价不够高。”增城丝苗米受限于种植面积难成规模;南沙青蟹品质高端但养殖规模有限;不少优质农产品仍“养在深闺人未识”。科技方面,有专家坦言:“无人机、传感器好但贵,很多农户用不起。技术再好,农民学不会、用不上,也是白搭。”

  今年以来,荔湾永庆坊“又是一年荔枝红”活动火热,开启农文旅深度融合新篇章。“荔枝赏味地图”串联180家果园,20条精品线路“嫁接”起正果老街等文化地标,有市民赞道:“荔枝IP形象鲜活,赏味图实用又好看。”

  但对标这场标杆活动,如何让“采摘一日游”升级为游客“来了不想走”的沉浸式文化体验,正成为广州部分农文旅项目的新考题。有市民反馈点出短板:“有时候周末去一些休闲农业点,就是简单摘个水果,很快就没什么可玩的了,待不了多久就走了。”

  从品牌之困、科技之坎到文旅之盼,广州特色农产品亟待打通“优品-优牌-优价”链条,这不仅关乎农户增收,更系于这座千年商都如何挥毫泼墨、谱写农业新章。

  应如何挖掘广州特色农产品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广州市政协委员在深入调研后,开出系统性“药方”。

  “要有计划地把广州打造成种业创新高地。”聚焦农产品优化,市政协委员张丽华建议,紧盯粮食、特色作物等,突破种源关键核心技术;用活种业基金,引进培育研发型种业龙头,升级商业化育种体系;高标准建设一批标准化、集约化良种繁育基地。她还提出以科技赋能流通,在关键区域建造数字化集配中心,打造全市农产品数据平台,推广“数字订单农业”。

  全国劳模、市政协委员冯冠杰强调让特色农产品走上餐桌需“全链条发力”:生产端,依托“公司+农户”等模式组织农民参加技术培训,推广科学种养管理,扩大规模、提高产量;市场端,结合区域品牌扩大授权、拓宽销路;推广端,建立农业品牌内容中台,开发“农产品背后的广州”短视频系列。他特别指出,地理标志产品的核心价值在于品质稳定与消费者信任,需严把质量关,明确质量标准指标,建立质量追溯体系。

  “农产品出圈,科技得打头阵!”市政协委员黄诗然开出三剂“药方”:加大投入破难题,聚焦都市农业、高附加值作物育种,多出“水果节瓜”式标杆成果;产研携手促转化,建立农企与研发机构直通机制;攥紧拳头搞攻关,整合科研力量实现重大项目联合突破。“广州还可通过场景创新深度挖掘地域特产的文化价值,将农产品变成‘可以吃的文化符号’。”

  市政协委员付伟认为,“农文旅融合要打破行业、产业的界限,真正做到好吃、好看、好玩”。他建议借力十五运、广交会等重大活动与平台,让特色农产品成“广州手信”,同时深挖增城荔枝、丝苗米等农业文化遗产,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示范带,吸引游客体验“农味广州”。在科技推广上,他呼吁构建“政府、企业、农户三位一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依托广州农博士等线上线下平台送技下乡,让好品种、好技术、好药肥、好装备真正“落地生金”。

  “农产品不合格不上市,不达标不上市!”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廖重斌表示,广州将用好全国首只地方性种业基金建设更多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同时结合广府文化强化推广;荔枝推介收官后还将推出广州博览会农产品综合推介、农民丰收节、“广州年花·花开万家”等三场重磅活动。

  “17层的高楼里住着10万头‘二师兄’,通过引入现代技术养猪,能节约土地90%、人力80%、水电50%!”他以实例描绘了科技兴农新图景。廖重斌指出,广州将发挥华南农业大学等专家团队聚集优势,加快超低温保鲜锁鲜技术等科研成果转化;发展5G、AI等智慧农业,通过“农友圈”等数字平台培育高素质农民,实现“手机变农具、空调房种地、农技上云端”。

  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市管一级调研员蒲暾将地理标志产品视为广州“金名片”,坚持培育推广“两手抓”:一方面重点扶持果蔬粮食等优势产业打造新品牌,另一方面高标准举办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推进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地理标志产品交易运营平台建设。

  广州市商务局副局长陈彦川表示,广州市商务局将深化数智供应链,构建深度嵌入、智慧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创新“批发市场+电商平台+智能物流”模式,依托江南市场等提升交易效率。“还要打造智慧零售终端,鼓励商超等配置智能货柜、无人售菜机,运用物联网技术实时更新信息,以消费数据反哺生产端。”他补充道。

  在农文旅融合方面,广州市文广旅局副局长吴青松表示,广州将培育打造农文旅融合旅游场景,推动现有旅游景区、乡村民宿提质增效;同时在现有4条国家级、15条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基础上,策划更多串联民宿、农事等内容的特色线路,推动“宣传流量”变“消费增量”。

  2024年,广州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1.04亿人次,同比增长6.5%。花都“花漾年华”、南沙“渔舟唱晚”、增城“时光穗稻”等示范带展现乡村新貌。廖重斌呼吁广州多部门协同合作,让广大市民尽享乡村之美:“欢迎大家到乡村多走走、多看看!”